近年来,影视版权领域不断传出质押贷款的好消息。2011年12月上映的《金陵十三钗》在拍摄前,新画面公司即以其版权质押的方式向民生银行贷款 1.5亿元,刷新了单片贷款纪录。北京银行还专门推出“智权贷”,针对拥有未来版权、商标权、自有其他知识产权企业。
传统上,诸如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价值稳定、变现容易,流动性好,是银行最为青睐的抵押物。但是,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难是一个难解的老问题。何况,即使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反映了它的真实价值,但银行一旦处置知识产权资产就会发现,这不像房产那样容易找到买家。
2006年,招商银行给华谊兄弟影视公司投资、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贷款5000万元。但是,除了以《集结号》版权为质押标的,华谊兄弟的两家关联公司还提供了担保,同时,王中军兄弟还以个人名义担保。
看起来,银行并不信任“版权”!《集结号》这种捆绑式的担保模式似乎成为影视行业“版权”贷款的通行做法。北京银行虽然向《龙门飞甲》电影提供了版权质押贷款,但也要求提供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以及其他关联公司保证。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银行不可能像房屋贷款一样,为这类业务提供大规模的贷款。其实,近年来作为政绩或亮点宣传而屡见报端的所谓“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未必是真正地以“知识产权”作为独立质押标的,其背后大多有个人信用或关联企业担保的捆绑,甚至是政府主导的担保机构或基金作为托底的担保。
所以,如果企业总是指望把银行作为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靠山,其实并不现实。知识产权融资或许应该大胆地抛弃银行。有时候,与其费力不讨好地去找银行贷款,还不如花点心思在广告主身上。在影视行业早已采用的广告植入,可以看作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版权融资方式,而且拿了钱不用还。
而互联网金融为知识产权融资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201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推出的“娱乐宝”产品预售正式上线,最初一个账户每个项目限购2份(影视剧项目 100元份,游戏项目 50元份),后来提高到 10份。到4月3日下午5时,娱乐宝的首期投资份额已全部售罄,共22.38万人购买了78.5万份,融资总金额达到7300万元人民币。这些投资对应的产品项目包括《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4部国产电影和1款网页游戏《模范学院》。
实际上,预期年化收益率7%的娱乐宝学名为“国华华瑞1号终身寿险A款”,是一款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媒体把娱乐宝的曲线投资链总结为:“投资者网上集资→阿里娱乐宝→国华人寿投连险→投资于文化影视产业方向的集合信托计划→投资《小时代3》等电影→电影上映后收回风险投资→将风险投资收益按合同约定返还给投资者。”
虽然原计划两天募集完成的娱乐宝因为各种原因延长了两天,但其融资速度仍然比起传统的银行质押贷款要快速并且简便得多。毫无疑问,买娱乐宝的人花几百元投资,大多数都不是为了收益。出100块钱就能成为偶像或明星电影的“出品人”,而且还可以享有“娱乐权益”,包括影视剧主创见面会、电影点映会、独家授权发行的电子杂志、明星签名照、影视道具拍卖、拍摄地旅游等,这恐怕比投资收益更吸引人。阿里巴巴卖的其实不是理财产品,而是粉丝的参与感。不过,这种娱乐权益不可能人人有份,想象一下,如果马云率领22.38万投资人去探班,那还不把片场夷为平地,把明星吓得鸡飞狗跳?因此,这种权益最多只能采取类似抽奖的方式,垂青于极少数投资人。
无论如何,娱乐宝这种资金“众筹”的模式,分散了风险,更便利了融资。当然,这种新兴的融资模式不是一本万利,必须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其中的风险,并且要加强金融监管。事实上,投资于影视剧拍摄的风险非常高,虽然投资3000万的《泰囧》票房吸金12.6亿元之多,但这只是少数甚至是个别现象。其实约有80%的国产电影都亏损,甚至多数电影拍完后连放映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