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怀疑张艺谋看走眼

“我现在只希望快点从热闹喧嚣中解脱出来,大家明天开始都该干吗就干吗去,你们都回家,我也好继续创作。”

谈及莫言,《红高粱》不得不提。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不仅让巩俐、姜文,甚至导演张艺谋,一跃成为一线明星,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作家莫言。当年,这部小说的改编权卖到800元。

拿下诺奖后,莫言获得了700多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大奖加身的莫言“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昨晚,天府早报记者联系到国内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方分析称,莫言的身价至少会翻几番,“一般知名作家的版权改编费就几十万元左右,而莫言这个级别的至少100万。”

他对这方面 (改编费)不太在意。主要还是看合作双方的状态和感觉是否合适。文学与电影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他得奖后,境界应该会更高。” “无疑莫言未来的版税将达到中国作家的最高级别。”

 老照片疯传莫言当年也很潮

张艺谋于1987年执导的电影《红高粱》被认为是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影片在国内公映时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力,在当时一张电影票价几毛钱的情况下,该片票价居然炒到5-10元。此后强势杀到国际,斩获无数重量级奖项,其中包括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10月7日,斯普咨询执行总裁朱子业在微博中晒出了电影《红高粱》的旧照。照片中,巩俐稍显清瘦,面对镜头的微笑青涩纯真,而其他三个“爷们儿”:莫言、姜文、张艺谋都赤膊上阵。

该照片发布后,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连知名编剧史航也不禁调侃三位“膀爷”:“以裤头论,男主演(姜文)是十九世纪,原著(莫言)是二十世纪,导演(张艺谋)是二十一世纪。”

改编红高粱曾怀疑张艺谋看走眼

让人意外的是,当初张艺谋找到莫言谈改编一事时,莫言一度怀疑张艺谋看走眼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巩俐的印象一般。她当时在大院里挑着木桶来回转圈,身上穿着不伦不类的服装,脸上凝着忧虑重重的表情。我感觉离我心目中的”奶奶”形象相差太大。我怀疑张艺谋看走了眼,担心这部戏将砸在她手里。”

不过,电影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莫言错了,关于这一点莫言也直言不讳。“这个电影拍出来后,我看样片,确实感到一种震撼,它完全给人一种崭新的视觉形象。电影的影响确实比小说大得多,小说写完后,除了文学圈也没有什么人知道。”

800元改编费在当年是笔“巨款”

电影《红高粱》杀青后,莫言拿到了800元改编版权费。当时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71元,800元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为此莫言还激动得一天一夜没睡好觉,“这可是我8个月的工资啊。”后来,作为编剧之一的莫言又拿到1200元稿酬。“从《红高粱》合作至今,我和张艺谋一直保持着联系,抛开个人的感情不算,单看艺谋的影片,我觉得基本上能展现我小说的精神风貌,后来张艺谋拍摄《幸福时光》时也用了我的作品,但是改动太大,我觉得也挺成功。”

现在的改编费至少100万

【如今诺奖加身的莫言身价水涨船高,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标签会为莫言“增值”多少?有业内人士评估,“目前的改编权至少100万。”】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导演霍建起。2003年,霍建起根据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在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金麒麟大奖。

回忆当初的合作,霍建起说:“对于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改编,(莫言)也很开明和积极。对我们没什么限制,就说”你们去改好了”。”至于莫言的“身价”问题,霍建起笑言:“他对这方面不太在意。主要还是看合作双方的状态和感觉是否合适。文学与电影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他得奖后,境界应该会更高。”

版税增加新作首印量将增一倍

【昨日,北京精典博维副总史翔在接受天府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毫无疑问莫言将成为国内出版商争夺的作家。“无疑莫言未来的版税将达到中国作家的最高级别。”】

史翔透露,他们将出版的莫言全集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系列,文论集、散文集和首本剧作集《我们的荆轲》。本来预计首印2万—3万册,但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莫言全集》的首印量至少要翻一番达到5万—10万册。

史翔表示,莫言还在写一本小说,“这部作品预计将于年底或明年初与读者见面。莫言小说的市场量一般在20万册左右,不过现在我们打算将这部小说的首印量从20万册增至5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