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 播撒版权保护种子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为庆祝孩子们的节日,学校一般都会组织各种精彩的节目表演。无论是排演的节目,还是艺术作品、所写的美文,只要是原创的,作者都对它享有版权。为了提升青少年的版权保护意识,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出版单位和学校近年来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它的创造与保护越来越重要。与知识产权的其他领域相比,版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更加依赖于社会公众意识的提高。

  版权与孩子之间,看似并无关联,其实密不可分。他们既是版权的使用者,也是版权的创造者,未来更是祖国文化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版权保护意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让青少年了解版权保护的有关知识,了解版权保护的意义,对提升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如今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为了提升青少年的版权保护意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每年的“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一枚绿色的书签都会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宣传海报上。它的寓意为“有生命力的、纯净的、充满希望的绿色文化环境”,象征的是文化创意带给人类的勃勃生机。由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版权局等主办的这一系列活动,以书签的形式充分传递出人们尊重知识、尊重创意的心声,以及同心协力共同营造一个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的意愿。小小的绿书签就像一个个火种,在众多青少年的手中传递、心中点亮。

  从2008年开始,国家版权局开展了面向青少年的版权保护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推出了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创新与未来——青少年版权保护主题教育知识读本》,举办了“版权保护主题辩论赛”及“全国青少年版权保护读书活动暨版权保护知识竞赛”等。

  从2009年开始,四川省成都市在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同时启动了“版权孩子工程”,将孩子们的版权教育作为创建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在青少年中普及版权知识,让青少年了解版权、崇尚版权,并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曾通过反盗版公益联欢活动学习版权知识,陈经纶中学的学生代表曾向全国青少年发出“支持正版、远离盗版”的倡议;在天津,版权进课堂公益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形式,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版权,为什么要保护版权;在潍坊、青岛,在广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个个争当“版权小卫士”……

  让版权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版权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这是知识产权界对孩子们的希望。